1834年的中国,出了位世界首富,可他留下的50亿遗产却被清廷借光
现在的中国屈指可数的富豪,就是马云、马化腾、许家印这几个人,他们在互联网和地产上面积累的财富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币天下。而在中国,拥有50亿人民币身家的人,更是犹如过江之卿。虽然现在来说,50亿人民币不算什么,但是往前推100年,就是绝对的中国首富,再往前推一百年,就是妥妥的世界首富了。而在当时那个年代的世界首富,就是来自于中国。
1769年出生的伍秉鉴,是广州十三行商人,也是当时的世界首富币天下。1834年的时候,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已达2600万银元,换算成现在地人民币就是50亿,可想而知,50亿人民币在那个年代是一个什么概念。因此在2001年,美国《华尔街日报》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,包括中国的成吉思汗、忽必烈、和珅等6个人,而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。伍秉鉴财产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,不但包括现金流,还有商行。
伍秉鉴的成功得益于1686年广东巡抚李士祯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币天下。公告宣布:凡是“身家殷实”之人,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,就可作为“官商”包揽对外贸易。而伍秉鉴就借着当地政策的大风,顺利建起了商行,与国外的外商做生意,他也逐渐地垄断了清朝时期的海上外贸,成为当时最富的一批人之一。伍秉鉴他们所办的广州十三行,提供了清廷接近四成的关税收入。
展开全文
伍秉鉴不但是个商业奇才,还是个心胸开阔,出手阔绰的人币天下。他深知与外国的重要客户建立紧密的联系重要性,因此他把自己的生意通过生意伙伴,逐渐扩展到全世界,他与英美的贸易额每年达数百两白银,他还是东印度公司的“银行家”和最大债权人,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“天下第一大富翁”。除此之外,当他的生意伙伴因生意失败,还不起自己的钱时,他大方地撕毁了借条,让生意伙伴回国,并祝他东山再起。
但是,伍秉鉴富可敌国的财富终于被清廷盯上了币天下。清廷以国家和十三行的生意为要挟,明里暗里要伍秉鉴捐款修建堡垒、建造战船、制作大炮,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他的生意。在后来签订的签订《广州和约》中,伍秉鉴也是替清廷拿了赔款的大头,清廷感他“恩义”,赐他“三品顶戴”。但是这对伍秉鉴来说又有什么用呢?一次次靠捐款换取的和平,换来的只是无尽的赔偿和非议。
伍秉鉴的财富在清廷无休止的借出之下,肉眼可见的变少了,一家家店铺关闭,生意往来减少,就在战争期间的一场大火之后,广州十三行彻底宣告破产,而伍秉鉴的雄心也随着大火的熄灭而沉寂了币天下。晚年的他如果不是因为身体原因,甚至想到美国发展,如果不是他深谋远虑,早早地在美国也开展了生意,就算他再有50亿,也不够清廷借的。1843年,一代传奇世界首富与世长辞,享年74岁。
大家对此币天下,有什么想说的吗?
评论